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2023 SPRING

韩国人对建筑的观念及其转变

过去,人们大都认为建筑相关内容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如今则大有不同,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与空间,各种建筑探秘或替委托人寻找中意房子的综艺节目广受欢迎,人们还乐于在选购装修材料的时候用手机应用程序欣赏他人的房子。受此影响,大众对于建筑的认识也开始有所转变,建筑相关内容也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日常文化。


游客们正在参观建于京畿道杨平郡祗平面水谷里的“地屋”。该建筑曾参加2020年“首尔开放房屋”活动,由知名建筑师赵秉秀设计,为纪念诗人兼独立运动家尹东柱(1917-1945)的天、地与星星建造而成,整个建筑嵌在地面之下。
© 首尔开放房屋


以往大都认为建筑无趣且艰深,既不像音乐或文学,可以随时随地欣赏,也不像美食,只要有欲望,就能大快朵颐。特别是在韩国为解决住房紧缺问题而大批建造整齐划一住宅的那个特定年代,对如何从文化艺术角度去欣赏和理解建筑的基本教育也是被忽略的。

自由欣赏建筑

“首尔开放房屋”是一项发现并向大众开放一些体现城市环境或具有艺术价值的独特建筑或场所的城市建筑庆典活动。图为参加2019年“首尔开放房屋”活动的“小雪酒店”,该酒店的每间客房都极富个性,可以让入住的游客享有多样的居住体验。
© 李嫝硕(首尔开放房屋提供)


建筑,要实地考察,才能一览其真实风貌。若是私有占地,连走进大门都是个难题。这是建筑先天具有的局限性。但2017年tvN电视台播放的《懂也没用的杂学词典》第二季一举打破了这一点。该节目将韩国各个旅游胜地的城市、建筑故事融入到与此地相关的文学、美食和科学等各个领域,以独特的视角重新阐释了建筑的内涵,大大满足了年轻人的求知欲。

因这档节目而家喻户晓的建筑师俞炫准在视频网站优兔上开设频道仅一年就获得了超过74万名粉丝的关注。由此可见,建筑同样可以成为大众喜爱的内容。EBS(教育广播电视台)的《建筑探秘—家》和MBC(文化广播电视台)的《救救我!homes》也都创下了高收视率,连播几季,使之固定成为一种节目类型。

此外,“首尔开放房屋”活动也是一个拉近大众与建筑之间距离的成功案例。活动期间,一些大众平时难以进入的场所限时开放,使建筑不再神秘。该活动由建筑类记者任镇咏于2014年起在首尔首次发起,其灵感来自于西方国家向普通民众开放建筑物的庆典活动。活动备受大众关注与喜爱,每年网上预约一启动就会出现服务器瘫痪的现象。活动囊括个人住宅、公司办公楼、文化空间、宗教空间、文化遗产、工厂等城市里的各类建筑,同时还邀请相关建筑设计师与普通市民座谈,帮助人们认识到建筑与城市并非特殊阶层的专有物。

现如今,得益于传递视觉信息的主要平台——社交媒体的发展,建筑体验可以说已经超越音乐、时装、美术等领域,成为代表时代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人们的观念,开始想去了解是谁设计了这些建筑空间。这也意味着建筑师的名字成为了大众可以选择的一个品牌。有人担心这种打卡文化只是昙花一现,会导致欣赏和了解建筑变质为一种浅尝辄止的竞争性消费行为。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将自己的空间设计作品上传于照片墙(Instagram)并因此备受关注的建筑师确实会获得新的订单。在设计作品时,建筑师已经从追求上镜转变为追求最适合发布在照片墙上的风格。因为照片墙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以至于出现“Instagrammable”(适合上传到照片墙上的)这一新造词并被剑桥英语词典收录。


重新挖掘社区价值

“西桥商用房”将商业街或店铺等韩国商用设施中常见的遮阳篷用做具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元素,从而赋予建筑独特的风格。
© 陈孝淑


近来,30-40岁的年轻建筑师越来越关注地域性与韩国特色。“K-**”这一说法并非来自海外媒体,而是在韩国建筑界自然而然出现的。这些建筑师早期通过媒体与实地考察学习西方建筑,并据此进行设计。而当他们开设工作室以建筑师身份进行实践时,才发现韩国的建筑文化和西方大不相同。从气候到材料、施工费用、喜好、文化背景、法律条款等诸多方面均有不同。他们首先对“此时”“此地”有什么进行了考察,发现那些被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建筑师所否定和忽略的上世纪70-80年代集中建造的多户型建筑其实另有其价值所在。以红色的砖瓦、褐色的窗框、银色的大门为标志的这类建筑既不是文化遗产,也不是投入巨资建造而成的高级建筑,只不过是普通人的住所而已。以往的观点是带有批判性的,认为这些房屋是根据一张设计图如同盖章一般复制而成的。而现在的观点则认为这是韩国人的资产,是社区在公寓楼建设浪潮席卷下逐渐消失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共同记忆。虽然这些粗制滥造的建筑谈不上任何艺术技巧,但倘若仔细观察,就可随处发现建筑工人的即兴设计。对于这些有限条件下的即兴创作,建筑师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并尝试加以应用。

建筑师权兑勋的著作《首尔外观》和《联排住宅的窗框》便是两部代表作,作者用精致细腻的素描记录了首尔的无名建筑。建筑师徐载元设计的租赁用居住区邻近商用房“西桥商用房”采用混凝土建造店铺遮阳棚,建筑师金孝英设计的“店村青瓦屋顶房”则将青瓦屋顶建在了现代式建筑上。金现代+构造实验室设计的拥有巨大拱形门的“清云洞别墅”,是将韩国近现代史和韩国建筑特点融入其中的代表性建筑。除此之外,近来很多建筑最后都以砌砖收尾,这也绝非纯粹的偶然。


重视实用价值的一代

“清云洞别墅”开有很多如同将半圆层层堆积而成的拱形门窗,该建筑将韩国近现代史的印记和韩国建筑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兼具庄严与柔和之感。
© 构造学实验室

过去特别看重房子是“买来”的这一点,所以个人住宅最值得炫耀的就是诺大的窗户和使用进口材料的精致室内装修、与众不同的设计等一些可视因素。但现在普遍认为,房子既然是花高价购买的贵重商品,就应该有高质量的保障。所以人们更看重房子的实用价值,也愿意在环保工艺、高效施工、节能、空气质量等非可视因素上投入费用。

韩国的气候冬冷夏热,很难做到随时开窗换气。既要做好隔热以节能,还要保障密闭的室内空气清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根据保暖性能、节能效果、空气质量等可测量数据来购买所需要的性能的房屋。

新冠肺炎等大规模流行性疾病、极端气候变化、长期经济萧条等因素造成的未来不确定性和电动汽车的出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等各种现实问题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也意味着人们对建筑的观念也将继续发生转变。(南燕译)



裴允卿 建筑专栏作家、檀国大学建筑系特聘教授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